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入华汽车品牌介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入华汽车品牌介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韩系车入华时间?
2000年
2019年是韩系车企入华的第19个年头,毫无疑问,也是最为关键的一年。
回首韩系车企入华的19年,这一派系一度以性价比与超同级的车型外型设计与配置在国内合资车企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但在纵横十余年之后,德系、美系、日系车型价格的下探与国内自主品牌产品力的上升却给了韩系汽车品牌猝不及防的一击。
韩国汽车进中国的历史还要从北京成功申办第11届亚运会说起,1984年9月28日,亚奥理事会代表大会在韩国汉城(2005年更名为首尔)举行投票,结果中国北京以43票对22票战胜日本广岛,获得了1990年亚运会的主办权。
然而,当时国家财力有限,有近6亿元的资金缺口需要依靠社会集资来填补。尽管那个年代的国人并不富裕,但仍有近2亿人慷慨解囊,捐款总额达到了2.7亿元。值得一提的是,韩国方面还向北京亚组委捐赠了一批轿车,包括400多辆现代Excel与索纳塔、150多辆大宇赛手等。
亚运会结束后,获赠的韩国轿车被下放到***部门及部分北京的出租车公司,当时的车租价为每公里0.8元,但这些出租车的质量并不稳定,口碑远不及同时代的日系车,投入使用几年之后便被陆续淘汰了。即便如此,韩系车仍借助北京亚运会的契机敲开了中国市场的大门,并为日后其它车型的引入铺平了道路。
上世纪90年代,进口到国内的韩国汽车主要来自大宇品牌,包括:贵族、蓝天、沙龙、王子等。此外,还能见到少量现代Galloper、起亚Concord等车型的身影。
为何豪华品牌凯迪拉克入华后水土不服,疯狂降价后仍不敌迈腾、帕萨特?
这货确实是豪华车,性能很棒,颜值很高,品牌很硬,就是不行,气不气人?我觉得有两方面的原因:
1、现在中国能买的起迈腾、凯迪拉克的大部分是30-40岁区间,事业小成的群体。所谓的事业小成,就是还没有足够的实力去展示,所以要低调。
我们原来的单位,总经理、销售经理以上的,年入都在50万以上,标配是迈腾+君越。到了片区总经理这个级别,年入200万+,也不买BBA,途锐是标配。
低调为主,凯迪拉克太高调,开出去不知道的还以为这货是不是得一两百万?
2、养车费用。迈腾、帕萨特这些货,说不好听的,就是皮实,脸皮厚,我认识的几个开迈腾的,有钱,但是保养从来都是去个人店,加油都是加5.3的中海油,洗车也是自动洗车机,开着几十万公里了也没问题。
凯迪拉克不一样啊,这货买了谁敢加5.3的92油?没事你敢拿出去保养?洗车完了不打蜡对得起这么嘚瑟的车?
低调+费用,迈腾帕萨特雅阁等,才是目前这个阶段适合中国市场的好产品。
欢迎关注***,一起讨论。
凯迪拉克被创造于1902年,在当时的汽车之城——底特律市,隶属于美国通用汽车集团。100多年来,凯迪拉克创造了美国汽车行业无数的第一,也因此行业标准被树立,甚至被英国伦敦***汽车俱乐部冠于“世界标准”的美誉。直到2005年步入中国市场,后续水土不服,大降价后迎来上升期。
其实早在之前,有一次国产化,不过因为种种原因导致放弃。在2013年,凯迪拉克二次国产为迎合国人口味定制的XTS正式上市,时任上汽通用总经理叶永明正式宣布凯迪拉克启动“双十战略”。即凯迪拉克2015年在华销量突破10万台,2020年在豪华车市场占有率达到10%。然而2015年已过,凯迪拉克在华销量仅有8万台左右,市场占有率不足5%。
反观凯迪拉克的营销模式,可谓是一直标新立异。北京著名的五棵松体育馆更名为“凯迪拉克中心”,这是凯迪拉克继上海音乐厅冠名之后的又一大手笔。另外在体育上,CBA全明星赛、NBA中国赛以及2019年的男篮世界杯等皆有凯迪拉克的冠名,凯迪拉克的冠名赞助营销可谓是铺天盖地,然而付出的这么多并没有带来丰厚的受益。
一线品牌奔驰、宝马和奥迪早已占据国内豪华车市场多年,凯迪拉克与之对抗只能自损八百、杀鸡取卵。
比如说,凯迪拉克CT6作为一款准D级车,和奔驰S级、宝马7系这些D级车相比并不在一个等级,目标群体也是那些经济实力够不到S级和7系但是有对D级车很有执念的消费者。最终CT6的市场预期并不理想,所以不得不自降身价,现今CT6顶配车型降价15万元,低配也降价8万元,重新冲击市场。目标宝马5系。
凯迪拉克在国内市场共布局了四款车型,分别是运动型豪华轿车ATS-L,中级商务轿车XTS,中型豪华SUV车型XT5以及中大型豪华轿车CT6,ATS-L和CT6降价8万余元,XTS降价5万元左右,另外SUV车型XT5市场反响不错,也相应的***取了降价措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入华汽车品牌介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入华汽车品牌介绍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