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汽车报价可信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汽车报价可信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网上的汽车报价那么低,到底靠谱不靠谱?
大多数购车用户当需要购车时,一般会先在网络平台上查询汽车报价,看到心仪的汽车时,如果价格优惠力度很多就会到店看车询价。但等你到达实体店去看车时,却发现4S店报价和平台报价不相符。这中间有什么猫腻吗?这其实是4S店玩的低价策略吸引客户到店看车。下面咱们就一起说说平台低价到店高价的猫腻。
一、逐步添加优惠力度
***如车型平台报价优惠2万元,当你到店后,销售会告诉你没有这个优惠力度,一般情况当你首次到店时,销售都不会给你最大的优惠条件,首先要确定你的购车意向,是否准备在近期购车,因为一般客户购车极少情况会首次到店直接购车,所以不会给你最大的优惠力度,毕竟能多赚一点钱也能多拿提成。
当你多次去4S店经过软磨硬泡后,销售才会给你相对较大的优惠力度,所以去4S店购车时,销售每次给的优惠价格都不一样。
二、捆绑销售
为什么一些汽车报价只有指导价,而实际价格需要到店里谈,有猫腻吗?
汽车指导价是***经济时代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垄断色彩,其初衷是规范经销商行为的一种手段。在短缺经济条件下,汽车厂家和生产量供给***的匮乏和经销渠道的单一,使得汽车成为供不应求的稀缺商品,市场上任意加价的现象非常普遍,导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甚至激化。为了最大限度地缓和矛盾,汽车厂家推出汽车指导价的制度性政策,实质上就是限定经销商在经销产品过程中不得高于指导价,换句话说就是等同于限价令。但是,由商品属性及规律所决定,这种限价令注定成为一纸空文,也就是说,汽车指导价从出台之日起实际上根本就没有真正实行过,变相涨价行为依然大行其道。
时至今日,汽车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早已不复存在,那么,为什么汽车指导价仍然堂而皇之地继续在各个经销网点里最醒目的位置悬挂摆放呢?我归纳一下,大致有这么几点考虑:
第一,商品的官方公布的售价还是需要的,它是一种理论售价的依据,用于消费者对比各种同类型商品的参考。
第二,由于市场竞争的充分性,迫使各厂家在与竞品的较量比拼中不断调整策略去应对。因此,阶段性的促销活动早已成为常态化。也就是说厂家随时付出代价去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让消费者通过对比指导价清楚地看到厂家的诚意。
第三,如果厂家的促销手段即厂家行为的让价仍不足以使得产品获得销售目标值的实现,作为代理商,也有可能让度厂家返利的佣金而应对市场。
第四,如果上述措施和手段仍然效果不佳而导致汽车商品积压时间过长,不排除经销商***取赔本销售的措施。
总之,现在的汽车指导价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因为如果不这样,那4S店的销售就都得失业了。
汽车的指导价只是一个参考,很少有车型会按照指导价来卖车的,大部分车型都是在指导价的基础上优惠几千或是几万块钱,当然也有涨价的,比如说那个雷克萨斯,不加价几万你根本提不到车;所以我们买车一般都不看这个指导价,就看店里的裸车价和落地价,这个才是我们买车要在注意的问题。至于为什么要你到店谈价格,这里就涉及一个销售赚钱的问题。
原来销售就是卖车,但是现在的汽车销售不光是卖车,他还得卖附加消费项目;就现在来说,如果你只卖车,而且只卖全款车的话,除非你一个月有几十台上百台的订单,不然你一个月真的赚不到多少钱。但是就现在汽车市场能看,一个月能卖到二十台以上的,基本就是销冠;看到你就知道为什么让你到店谈价了,就是为了给你推这个附加消费项目。
贷款就是最大的附加消费项目,一般一台车如***款的话,那肯定有一个几千块钱的手续费,然后就是一个强制你在店里购买保险,再就是延保和各种精品礼包;上面这些东西利润和提成都是很可观的,这些项目肯定得你到了店里才能谈,电话里肯定是谈不来的。
再一个就是到店可以促成这单生意,看着车和看着照片感觉肯定是不一样的,对于那些犹豫不决的客户,没有什么是比一次试乘试驾更有说服力的,如果一次试驾不够,那就两次;到店的话我们可以打服务牌,这个对很多新手都是很有吸引力的,但是在电话里这个是做不到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汽车报价可信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汽车报价可信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