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吉利汽车沃尔沃汽车报价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吉利汽车沃尔沃汽车报价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吉利和沃尔沃配置区别?
吉利提供更多不同车型,它们具有较高的性能,可以适应更高的车速。同时,还可以更好地节省燃油,具有更完备的安全配置和舒适性。而沃尔沃的车型更有特色,它们多以更贴近***的驾驶体验,具有更稳定的性能,可以满足理想的驾驶水平。
吉利星越最高售21.68万元,沃尔沃技术真值吗?
一款紧凑型车超过20万,超过途观等合资车,这个定价有点膨胀了,吉利定价太不亲民,为了高利润率,体现非常明显。星越唯一能大势宣扬就是所谓CMA,但毕竟是新玩意到底好不好还有待验证,动力系统没什么优势,即使2.0T参数和其他国产品品牌发动机属于同一档次。插电系统也没优势,纯电状态行驶里程赶不上比亚迪,长安,长城等品牌。星越定价这么高,原因不在技术上,还是商务操作上,水军大力把部分车辆功能放大宣传,提高车型知名度和认可度。中国市场大需求人群众多,总有人会被水军套进去,成为星越车主。
其实售价21.68万的星越是插电混动的新能源汽车,插电混动汽车因为具备两套动力,所以价格自然要贵一些。吉利自己的技术不算多,与其他自主品牌差不多 ,但是宣传功夫了得。如果讲混动技术,那么混动技术不如比亚迪。而星越这套混动系统则是来自沃尔沃,与大多数主流欧美混动技术一样。
那就是把电机集中在变速箱内,电动机与变速箱输出端并联,电机可以直接驱动车轮,而混动模式时又可以协助发动机。
星越主要技术卖点就是CMA-G构架,CMA架构是吉利与沃尔沃联合开发的中级车基础模块架构,可以说是吉利命题,沃尔沃答题,吉利收卷子后宣布技术是自己与沃尔沃联手开发的。高大上的架构对消费者来说并没有多么的神奇,只是厂家造出来的一个万能底盘而已,各种数据都可以调整想大就大,想小就小,套娃更容易。厂家反应速度快,在一款万能的机构平台随便鼓捣一下,换个脸改个数据就可以推出一款新车型。优点是开发成本更低、反应速度更快,市场竞争力提高,而消费者也有可能受益。
而发动机虽然型号与沃尔沃发动机不同,但是功率参数等完全是一致,吉利最擅长玩我说你猜的游戏。各种媒体都说是沃尔沃发动机,但是吉利不能绝对承认。大家心里明白就好。1.5t的48v轻混没啥太大意思,三缸+双离合,而沃尔沃的双离合技术真的很牛吗?老东家福特都放不了双离合。而48V轻混只是名字好听,实际混动效果并不理想。油耗降低不明显,动力提升有限。远远不如2.0T+爱信8AT吸引人,但是很多人看了这款车的定价又觉得贵了!
吉利收购沃尔沃N年了,沃尔沃现在算瑞典的,还是国字的?
沃尔沃_属于瑞典
- 内容概述:沃尔沃集团业务范围,沃尔沃亚太的东家,吉利沃尔沃的「塑料友谊」。
「吉利收购沃尔沃」已经很久之前的事情,然而这种说法从来不是对的。因为吉利收购的仅仅是“沃尔沃轿车公司”,瑞典沃尔沃集团的业务范围是很大的。比如知名度极高的沃尔沃商用车,其旗下的品牌包括:沃尔沃卡车,雷诺卡车,马克卡车,沃尔沃客车等。同时沃尔沃还涉及建筑设备的制造,以及金融服务等领域。
图1:沃尔沃重卡
图2:沃尔沃挖机
沃尔沃轿车业务在欧美市场的表现相当一般,原因在于欧洲车市的巨头实在太多,在技术层面超越沃尔沃的存在不胜枚举。而该品牌的轿车主要[_a***_]于普通代步车型,但是欧洲汽车用户普遍追求理想的操控与强大的性能。
北美用户则追求大排量高性能的游刃有余,喜欢的车型是大号的豪华越野车和皮卡;剩余的低资产或负资产用户只能去选择节油且价格很低的代步车,然而欧系汽车的定位有些不上不下的尴尬,且产品定位并不是非常低。所以在市场竞争中输给了廉价的日韩系汽车,最终落得个被淘汰的解决,现阶段以用户普遍不够成熟的中国车市为核心,但未来怕也是够呛。
沃尔沃轿车业务依然成为集团公司的包袱,所以在1999年被福特汽车收购。福特买来沃尔沃花了65亿美金,只是很可惜的是雄心壮志用错了地方;福特林肯品牌的轿车难以获得欧美用户的认可,寄希望于重新塑造沃尔沃这个已经一败涂地的品牌怎么可能成功?价值收购之后同样没有价格与技术优势,车辆的PPH成绩以及养护成本也不理想,结果会怎样也就不难猜测了。
吉利收购了沃尔沃吗?
是的。
2010年8月2日吉利控股集团正式完成对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吉利集团向福特公司支付了16亿美元现金和2亿美元银行票据,余下的资金也将在同年下半年陆续结清,吉利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100%股权达成签署协议。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吉利汽车沃尔沃汽车报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吉利汽车沃尔沃汽车报价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