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汽车报价老板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汽车报价老板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企业老板买小轿车有金额限制吗?
如果是私营企业老板,你的收入的合法的,没有被***纳入失信人员和限高人员,买什么样的车国家是没有明文规定的,但是如果是国有企业高管就要看你的级别和汽车价格的高低,一般对超标车辆或者豪车,一般在审计的时候就出现问题,程序上不允许。
***购员比对了价格怎么给老板汇报自己的意见?
***购员在考察完市场之后,向老板提交的***购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商品的价格比对情况及推荐意向;
2,商品的品质比对情况及推荐意见;
3,商品的品牌比对情况及推荐意见;
4,商家的信誉比对情况及推荐意见;
5,结算的方式比对情况及推荐意见;
6,发货的时间比对情况及推荐意见;
7,运货的方式比对情况及推荐意见;
8,售后服务的比对情况及推荐意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交易的任何一个环节性问题,都可能影响此次业务的成败。任何一个老板,宁可少赚,也不会愿意因为失误而赔钱,稳妥性是非常重要的。
***购员在考察完市场之后,向老板提交的***购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商品的价格比对情况及推荐意向;
2,商品的品质比对情况及推荐意见;
3,商品的品牌比对情况及推荐意见;
4,商家的信誉比对情况及推荐意见;
5,结算的方式比对情况及推荐意见;
6,发货的时间比对情况及推荐意见;
7,运货的方式比对情况及推荐意见;
8,售后服务的比对情况及推荐意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交易的任何一个环节性问题,都可能影响此次业务的成败。任何一个老板,宁可少赚,也不会愿意因为失误而赔钱,稳妥性是非常重要的。
个人车过户给公司,车价怎么定?
我也有过过户车辆的经历,过户车辆给公司提供车辆的必要信息是必不可少的,同区域过户比较的简单,在车管所内提交所需要的资料,跨省过户就不是那么容易,和买卖人,确定好我只管提取车辆档案,开局车间所需要的临时牌照,后续迁入的省份需要说好自行处理,买卖协议记得写明白,对于车辆价格而言,卖车打算卖的心里价位,这个都是可以商量的,过户的所有费用自行商议,我本人的建议就是买方负责,卖方协助提供所需要的资料就行。
二手车过户个人和公司过户流程,费用都是一样的,过户流程同样是需要先开具二手车交易***,然后由车管所查验员进行验车,验车通过以后通过车管所系统进行选号,最后换新号牌,换领行驶证,变更登记证书信息。过户费用也同样都是统一收取过户费300元,车管所牌照费用120元,小型汽车过户费用总计420元。
伊利推出1.8亿股股票激励***,价格打五折,董事长潘刚独占6080万股,你怎么看?
伊利股份,其实是A股一只长期回报很高的股票,与贵州茅台、格力电器一起,成为价值投资的标杆。伊利股份在过十年给投资者带来了20倍以上的投资回报。
不过最近伊利的做法,确实有些让投资者心寒。
其实今年以来,伊利股份走势非常强,从21元涨至34元以上,涨幅高达50%,远超大盘涨势,也远超市场中90%以上的个股。在6月份还有一波强势上涨,股价逼近历史新高,当时公司推出大规模回购,成为A股的回购王。
但是在8月6号,公司公布,回购部份用于公司股权激励。股权激励的公司其实也有很多,不光是伊利。问题是,此次伊利进行股权激励的授予价格为15.46元每股,只有现价的一半,而董事长潘刚一个人就获得了6080万股。还有另外两位高管,分别是副总裁和财务负责人,各获得1000万股。
这相当于是把本来应属于股东的巨额资金,变相的送钱给公司的几位高管。那么将这丰富的激励给高管,就是和几位高管深度捆绑,他们只有把公司做好,达到要求,才能获得激励,那么解锁的条件就至关重要。
可是公司一共设置了五个解锁期,其中一个条件是五期的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5%,而2018年伊利的净资产收益率为24.33%,按照这个条件,净资产收益率还退步了,怎么激励?
再看业绩条件,第一年业绩增长8%,后面几年看起来增长率数字高,但实际是都是以2018年为基数,实际复合增长率也只有8%左右,而2018年本身增长率就不高仅7.31%,在低增长的基数之下又定下如此低的增长速度,这简直就是送钱。
伊利股份在8月5日的时候,市盈率近30倍,这个水平的市盈率,如果没有20%以上的利润增长率根本无法支撑,个位数的增长率公司,看看银行股,市盈率估值都是10倍以下,再看看上汽集团,市盈率只有8倍。
今天伊利股价大跌8.8%,且盘中一度跌停,虽然有大盘整体下跌的因素,但主要跌幅肯定是来自于自身。
用股份来激励高管和核心团队,这是上市公司非常常见的操作,对于公司来说本来是好事一件,这让上市公司的利益和这些核心人员的利益一致,这些人才能尽力为公司做事,提高公司业绩。为何伊利碰到这样的好事情,反而股价大跌了呢?
一是,授予的价格比较低。正如题目所说,伊利这次奖励的股份,价格只有15.46元/股,即这474人可以以15.46/元的价格买入伊利的股份,而伊利昨天收盘价格是30.81元,相当于打了个五折,那股民们就会想:难道伊利只值这个价?毕竟公司内部人也只愿意以这个价格买。过几年这些股份解禁可以卖的时候,这么低的价格户不会压低伊利股价?
二是,条件太宽松了。半价授予激励股份,是符合法律法规的,其他上市公司也干过这个事情。但这类“金手铐”是有很严格的条件的,即上市公司要给这些高管和核心人员设定非常严格的KPI,只有达到了才能拿到这些股份。但是伊利这次的KPI非常低:即2019-2023年度净利润增长率为8%、18%、28%、38%、48%;可以对比的是,如果以2013年作为基数,2014~2018这5年,伊利的净利润增幅分别为30%、45%、77%、87.5%、100%。此外,根据激励***,未来5年伊利业绩的平均增速仅为9.6%,远低于过去5年15.1%的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速——你设定一个比往年增长还要低的目标,还给了那么多股票,这显然不和合理。
三是,伊利之前高价回购股份,现在低价给管理层,是否有利益输送的问题。之前伊利为了提振股价,用公司的钱买入了大量上市公司股份,这肯定是有利于股价提升的。而这些高价买入的股份(高于28元),却以15.46元的价格给管理层,这笔账股民难道不会算吗?尤其是潘刚作为董事长,还拿到了最大头,这是很多小股民很难接受的。如果潘刚拿到这些股份,那么其账面浮盈马上就有7.68亿元!
这个所谓的股票激励***,明显是让投资者心理不爽,让市场不买账的。也因为这样的原因,导致了伊利的股价出现了巨大的下挫,跌幅达到了8.80%!
为什么这样说呢?
问题在于回购用的是公司的钱,那么在中小股东的眼里,这个前既然不是你们大股东和管理层出的,就有点公款私用的性质了。
这些钱你要么分红,要么回购注销,而现在却把这些钱用来回购自家的股票,在半价给予高管,这让中小股民怎么可能不生气。
目前伊利30元的股价,你却用了15元回购,还送给高管,不是明摆着送钱,加上让大家***吗?还那么堂而皇之。
这事情虽然合法,但是不合理。股票市场就是讲究的一个人性,一个情绪,做回购,你应该做的漂漂亮亮,明明白白。
事实上股权激励也有很多条件,业绩不达标是无非行权的。但是中小股东心理管不了那么多,就是不爽!就这个原因导致的大跌!
考核指标暗示增长动力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长达六年的股权激励***,除了过低的行权目标之外,也有投资者似乎看出了这家消费行业龙头企业未来可能存在的业绩增速下滑的态势。
按照公告,伊利股份此次限制性股票授予的限售解除,共分5步进行,每12个月放开20%的限售比例。在限售解除条件上,除对高管和员工做了详细规定和约束外,公司还设置了业绩考核目标。
伊利的股权激励***,是我国失败的股权激励***集中写照。核心在于:第一,激励条件太低,第二,激励成本过高,第三,激励***的资金来源是投资者的利益。第四,缺乏监督和反对力量。
从伊利推出股权激励***后低开暴跌,瞬间跌板来看,市场选择了愤怒和用脚投票。作为股权激励,中小投资者不会反对和反感,但是股权激励目标是增长8%这点投资者无法接受;其次,股权激励价格仅为市价的一半,这点投资者也无法接受;最后,股权激励成本是由上市公司二级市场回购而来的。也就是说牺牲了全体股东的利益去满足管理层贪婪。
我们再来看,***设,你股权激励目标非常低,只有8%的增长,这个没问题,毕竟消费是成熟的行业,那么,你的行权价格非常高,比如比市价高个10-20%。那么,这样的条件市场能接受;
又比如说,往年你的增速非常低,今年为了激励,对考核的增速目标提高非常多,必有不是8%而是30%,那么,你折半的行权价投资者也不会反对;
最后,如果你考核目标非常低,只有8%甚至更低,并且行权价也低,没关系,是大股东出资激励管理人员。而不是上市公司高价回购后低价和低目标来激励。那么投资者也不会过度反应。
从商上述可以看出,管理层各种便宜都占尽,投资者则各种利益都不利。这种股权激励哪里是激励?简直就是***裸的抢劫!
从伊利的这个股权激励***来看,非常典型地说明了我国股市很多机制抄袭西方发达国家的机制,但是却不伦不类,急需改进,比如,独立董事机制并不能做出独立于大股东利益的决策和监督;比如保荐人机制,基本上是“荐”而不“保”,又比如回购机制,以平安为例,不利价格回购,本来是对公司价值的肯定,但是,回购的股份不注销,用于管理层激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汽车报价老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汽车报价老板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